气喘吁吁,好不容易爬上三楼;一日三餐,常常为吃什么发愁。随着年龄增长,这些看似平常的衣食住行问题,却成了老年人的“心头大患”,严重影响着生活质量。
近日,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正式出台,其中“支持地方试点推进多层建筑加装电梯”和“发展老年助餐服务”两项政策,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。
家家有老人,人人都会老。如何让老年人过上有尊严、高质量的生活,是每个家庭共同的期盼。适老化改造,早已超越居家安全层面的小修小补,它更是一把丈量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尺。
然而,在实际推进“适老化”改造的过程中,仍存在不少难题。如,加装电梯时,资金如何合理分摊,又怎样凝聚居民共识?老年食堂建成后,消费标准如何制定,怎样保障可持续运营?“适老化”改造绝非仅靠一腔热情就能推进,而是一项涉及多方、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,亟待全社会携手共进。
社会应重构服务逻辑,彰显人文关怀。公共服务的适老化革新,不仅要满足老年人的现实需求,助力他们融入社会生活,更要彰显出社会的文明与进步。在适老化改造的实践中,各地探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。如,江苏省对适老化改造家庭,最高给予 1.5 万元补贴,既借助财政杠杆激活家庭消费,又通过公共服务填补民生缺口;湖北黄石通过立法,打破“一户否决”的僵局,明确“一单元一申请”的流程,大幅提升了审批效率;浙江嘉兴启动“爱心虚拟岗”项目,鼓励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送餐,构建起互助式的服务网络,实现了老年群体的自我服务与自我关怀。
企业应创新适老产品,开拓银发市场。“夕阳红”里蕴藏着朝阳产业。企业应敏锐捕捉老年市场的需求,以适老需求为导向开展产品创新,既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,又能开辟新的市场空间,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双赢。以老年电子产品为例,老年智能手机要屏幕大、字体大、音量大,还要搭载紧急呼叫、健康监测等实用功能,方便家人和医护人员及时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。在家居领域,家具企业要推出高度适宜、带有扶手的椅子,研发防滑、易清洁的地板,从细节处提升老年人生活的安全性与舒适度,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安心。
家庭应践行代际共情,传递温暖亲情。家庭作为老年人生活的主要空间,是适老化改造的前沿阵地。代际之间的共情与关爱,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。年轻人应主动学习适老化知识,关注长辈的生活需求,用实际行动诠释对长辈的关爱。从硬件设施入手,在卫生间安装扶手、在楼梯铺设防滑垫、为父母购置坐便椅等,降低居家安全风险;子女定期陪父母参加户外活动,一起散步聊天,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。这种代际间的关怀,不仅让老年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,也促进了家庭关系的和睦。
适老化改造,绝非对老年人的“特殊照顾”,而是对生命尊严的普遍尊重。它需要的不仅是技术的迭代升级,更是社会价值的深度重构。站在老龄化社会的新起点,我们应以各地的成功实践为借鉴,将适老化理念融入城市规划、社会治理与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,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时代的浪潮中,安享幸福晚年。(竹影清风)(图片源自网络)